Description:... 自序 當文橋再次邀我“重出江湖”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要如何命名這個“專欄”。就像任何新生兒一樣,新的專欄名稱定位了寄託在“她”身上的期望和使命。我問主編大人,是要像以前那樣寫輔導個案,還是寫我的遊記心得,還是一些思考文化與信仰的文章?本想把這個“燙手山芋”扔給權威人士來決定,沒想到她居然如此信任我,讓我自行決定專欄的性質。 畢竟是曾經共同在文字上邂逅了10年多的屬靈筆友,文橋的主編是一路見證著我的成長與放飛——曾經在2005-2007寫了兩年的”心星點燈”專欄,然後出了一本合集《陪你走過憂傷》。之後給東馬家鄉的《衛理報》寫了幾年零散的《心鄉處處》專欄,供稿給星洲日報的《生命樹》。這12年來,從一個心理學的博士生,到高校教師,從瘡痍滿目的災區走出,進入莘莘學子的象牙塔,試圖為人師表;遊歷了世界各國文化,意欲尋找文化與屬靈的根。於是,文字,偶爾成為了內心對話的沉澱,慢慢砌成苦難的心橋,橫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 雖然習慣了以赤足服務模式“道成肉身”,覺得行走的力量比說話的聲量更為重要,但還是爽快地接受了文橋的邀請來這專欄“說話”。記得黃子總幹事曾在40週年感恩宴說過——“文橋很少會主動請人吃飯。”雖然是自嘲的話語,但也表達了我這個赤足流浪客的心聲——說實話和作實事比浮於表面形式和詞藻華麗更可貴。過去12年“行走江湖”時,我也很少請人“吃飯”,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這樣的奢侈。物質上的客套,其實不如精神上的共鳴和交流。所以和“文橋”這老朋友的關係雖然不是天天在一起“吃飯聊天”的那種,卻也是彼此觀望心照不宣的見證人。樸實的文橋,有著樸實在紮根的人。而我也很榮幸能透過這個專欄參與其中。 如果要每兩個月固定寫1500字,與讀者們分享,思來想去還是從生命的體驗和累積,及當下的感動為主幹線寫一些“樸實”的東西。不想把專欄宥於心理學範疇,也不能停留在屬靈層面,所以就立意把這片文字空間取名為“野地的花”——即有“野地”的豪放,也有“花苞”的細膩。這個專欄不在於“種或收”,如所羅門王的名利,卻希望引導讀者“仰望天空”,從造物主那裡支取養分,滋潤心靈,自然生長,讓人讚嘆創造的奇妙可畏;試圖引導讀者跳出心理學病態化的詞彙和診斷,專注在如野花般的生命力和韌性——而這些“花朵”,有時是在輔導室裡的憂傷眼淚,有時是大學課堂裡的青春;有時是在山區的少數民族,有時是折翼的白領階層,有時甚至也可以是陌生的路人甲。 另外,取名野地的“花”也與野地的“話”發音相似。這裡說的“話”,也許有點尖銳,有點小眾,但期待能繼續秉持赤子之心,為邊緣群體或所謂社會的“蠻夷”群眾發聲。尤其這幾年在中國偏遠山區和馬來西亞的原住民當中,做了一些關於苦難的研究課題,深受其影響,無法漠視,只要手上有筆桿,就會忍不住為他們多說幾句話。雖然輔導室內也有心靈苦難,但是對比一日三餐溫飽都不能滿足的現實苦難,前者不免享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奢侈。 雖然我也能為輔導室裡聽到的工作壓力或人際關係的苦惱,感到憤憤不平或感動莫名,但我更常看到這些四肢健全有房有車的現代人,其實是被慾望塞滿的犧牲品。如果我們能夠再“野”一點,再放開一點手中的“籌碼”,也許就能再“盛開”一點,輕鬆一點,更感恩一點。那些在山里的老百姓們,會因為土地被發展商越界砍伐,連生存的機會都受威脅,而我們還在感嘆油價上升,過年沒有新衣? 年關之際,我也給自己許下新年願望,不忘《彌迦書》6:8的初心,同時又有《馬太福音》6:28的瀟灑,以生命影響生命,以文字貼近生活,讓苦難能被公義減輕,讓暴戾能被溫和撫平;讓流浪的找到回家的路,讓失根的能重新回歸田園。每一個在這裡述說的故事都被尊重,每一個聽到故事的讀者,都能去為這個社會和國家做些什麼。憐憫人的得蒙憐憫,安慰人的,也被安慰。願天國的公義與救贖,早日降臨在人間。 ------------- ▊作者簡介 陳心潔博士 - 留美臨床心理學博士及博士後,美國加州合格執業心理師及督導師,現任澳洲 Monash University 馬來西亞分校的心理系高級講師(2018至今) - 曾任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社會工作系副主任及實驗室副主任(2011-2016); - 馬來西亞吉隆坡精英大學臨床心理碩士班高級講師(2008-2010); - 美國福樂心理研究學院專聘講師(2006 至今); - 曾客座於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系、武漢大學哲學系、沙巴神學院、馬來西亞聖經學院,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等。 - 並在中國北京和馬來西亞吉隆坡受邀為專業心理機構的高級心理顧問,擁有近20年的臨床實踐和13年的災後志願服務經驗,成立兩個災後心理服務平台,並系統培訓過上千名心理師和輔導員。 - 目前是美國心理學會,馬來西亞臨床心理協會,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會員和臨床督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心理學、宗教心理學、本土心理健康、災害心理衛生等。發表英文學術期刊文章16篇,書章6篇,專著1本。兩本中文教材。 中文散文集如下: - 《陪你走過憂傷——輔導室內的苦難與愛》文橋傳播中心2008年 - 《此心安處是吾鄉——輔導室外的苦難與愛》砂拉越衛理公會出版社,2013年 - 《教牧輔導在中國》中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 - 《小組工作的理論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5年 - 《放飛的日子》砂拉越衛理公會出版社,2018年 - 《謙卑同行——赤足走過的五年》全人關懷團隊,2018年
自序 當文橋再次邀我“重出江湖”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要如何命名這個“專欄”。就像任何新生兒一樣,新的專欄名稱定位了寄託在“她”身上的期望和使命。我問主編大人,是要像以前那樣寫輔導個案,還是寫我的遊記心得,還是一些思考文化與信仰的文章?本想把這個“燙手山芋”扔給權威人士來決定,沒想到她居然如此信任我,讓我自行決定專欄的性質。 畢竟是曾經共同在文字上邂逅了10年多的屬靈筆友,文橋的主編是一路見證著我的成長與放飛——曾經在2005-2007寫了兩年的”心星點燈”專欄,然後出了一本合集《陪你走過憂傷》。之後給東馬家鄉的《衛理報》寫了幾年零散的《心鄉處處》專欄,供稿給星洲日報的《生命樹》。這12年來,從一個心理學的博士生,到高校教師,從瘡痍滿目的災區走出,進入莘莘學子的象牙塔,試圖為人師表;遊歷了世界各國文化,意欲尋找文化與屬靈的根。於是,文字,偶爾成為了內心對話的沉澱,慢慢砌成苦難的心橋,橫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 雖然習慣了以赤足服務模式“道成肉身”,覺得行走的力量比說話的聲量更為重要,但還是爽快地接受了文橋的邀請來這專欄“說話”。記得黃子總幹事曾在40週年感恩宴說過——“文橋很少會主動請人吃飯。”雖然是自嘲的話語,但也表達了我這個赤足流浪客的心聲——說實話和作實事比浮於表面形式和詞藻華麗更可貴。過去12年“行走江湖”時,我也很少請人“吃飯”,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這樣的奢侈。物質上的客套,其實不如精神上的共鳴和交流。所以和“文橋”這老朋友的關係雖然不是天天在一起“吃飯聊天”的那種,卻也是彼此觀望心照不宣的見證人。樸實的文橋,有著樸實在紮根的人。而我也很榮幸能透過這個專欄參與其中。 如果要每兩個月固定寫1500字,與讀者們分享,思來想去還是從生命的體驗和累積,及當下的感動為主幹線寫一些“樸實”的東西。不想把專欄宥於心理學範疇,也不能停留在屬靈層面,所以就立意把這片文字空間取名為“野地的花”——即有“野地”的豪放,也有“花苞”的細膩。這個專欄不在於“種或收”,如所羅門王的名利,卻希望引導讀者“仰望天空”,從造物主那裡支取養分,滋潤心靈,自然生長,讓人讚嘆創造的奇妙可畏;試圖引導讀者跳出心理學病態化的詞彙和診斷,專注在如野花般的生命力和韌性——而這些“花朵”,有時是在輔導室裡的憂傷眼淚,有時是大學課堂裡的青春;有時是在山區的少數民族,有時是折翼的白領階層,有時甚至也可以是陌生的路人甲。 另外,取名野地的“花”也與野地的“話”發音相似。這裡說的“話”,也許有點尖銳,有點小眾,但期待能繼續秉持赤子之心,為邊緣群體或所謂社會的“蠻夷”群眾發聲。尤其這幾年在中國偏遠山區和馬來西亞的原住民當中,做了一些關於苦難的研究課題,深受其影響,無法漠視,只要手上有筆桿,就會忍不住為他們多說幾句話。雖然輔導室內也有心靈苦難,但是對比一日三餐溫飽都不能滿足的現實苦難,前者不免享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奢侈。 雖然我也能為輔導室裡聽到的工作壓力或人際關係的苦惱,感到憤憤不平或感動莫名,但我更常看到這些四肢健全有房有車的現代人,其實是被慾望塞滿的犧牲品。如果我們能夠再“野”一點,再放開一點手中的“籌碼”,也許就能再“盛開”一點,輕鬆一點,更感恩一點。那些在山里的老百姓們,會因為土地被發展商越界砍伐,連生存的機會都受威脅,而我們還在感嘆油價上升,過年沒有新衣? 年關之際,我也給自己許下新年願望,不忘《彌迦書》6:8的初心,同時又有《馬太福音》6:28的瀟灑,以生命影響生命,以文字貼近生活,讓苦難能被公義減輕,讓暴戾能被溫和撫平;讓流浪的找到回家的路,讓失根的能重新回歸田園。每一個在這裡述說的故事都被尊重,每一個聽到故事的讀者,都能去為這個社會和國家做些什麼。憐憫人的得蒙憐憫,安慰人的,也被安慰。願天國的公義與救贖,早日降臨在人間。 ------------- ▊作者簡介 陳心潔博士 - 留美臨床心理學博士及博士後,美國加州合格執業心理師及督導師,現任澳洲 Monash University 馬來西亞分校的心理系高級講師(2018至今) - 曾任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社會工作系副主任及實驗室副主任(2011-2016); - 馬來西亞吉隆坡精英大學臨床心理碩士班高級講師(2008-2010); - 美國福樂心理研究學院專聘講師(2006 至今); - 曾客座於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系、武漢大學哲學系、沙巴神學院、馬來西亞聖經學院,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等。 - 並在中國北京和馬來西亞吉隆坡受邀為專業心理機構的高級心理顧問,擁有近20年的臨床實踐和13年的災後志願服務經驗,成立兩個災後心理服務平台,並系統培訓過上千名心理師和輔導員。 - 目前是美國心理學會,馬來西亞臨床心理協會,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會員和臨床督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心理學、宗教心理學、本土心理健康、災害心理衛生等。發表英文學術期刊文章16篇,書章6篇,專著1本。兩本中文教材。 中文散文集如下: - 《陪你走過憂傷——輔導室內的苦難與愛》文橋傳播中心2008年 - 《此心安處是吾鄉——輔導室外的苦難與愛》砂拉越衛理公會出版社,2013年 - 《教牧輔導在中國》中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 - 《小組工作的理論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5年 - 《放飛的日子》砂拉越衛理公會出版社,2018年 - 《謙卑同行——赤足走過的五年》全人關懷團隊,2018年
به شما اطمینان می دهیم در کمتر از 8 ساعت به درخواست شما پاسخ خواهیم داد.
* نتیجه بررسی از طریق ایمیل ارسال خواهد شد
شماره کارت : 6104337650971516 شماره حساب : 8228146163 شناسه شبا (انتقال پایا) : IR410120020000008228146163 بانک ملت به نام مهدی تاج دینی